2023年11月18日晚,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进杰教授莅临我校财经法前沿论坛,在学院南路校区主教808会议室为best365网页版登录师生带来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想象力”主题讲座。讲座由郭华教授主持,李伟副教授、刘泊宁讲师与谈,《中财法律评论》编辑部积极参会,法学院硕博研究生及本科生共50余人参与本次论坛。
论坛伊始,谢进杰教授以刑事诉讼法学制度改革中难题待解决、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真命题待切入、刑罚执行中的改造能力待激励三方面为引,强调“想象力”之于法学研究,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而言,非常关键。
随之,谢进杰教授详细阐明刑事诉讼法学需要想象力的缘由。第一,循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脉络可以窥得,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跳出规范分析的窠臼后,仍需继续捕捉中国问题,与交叉学科交流理论工具与研究范式,建构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。第二,深耕于刑事诉讼法学制度科学与微观实证研究,谢进杰教授观察到,有关人类生活终极关怀命题始终是研究的趋势。第三,有鉴于刑事诉讼法的发展沿革,面对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格局变动不居的挑战,学科建设寻求着一定的想象力。
而塑造想象力并非易事。谢进杰教授提出了他对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想象力的基本设想。首先,研究具有生命力的真命题时,应注重把握问题意识,抓住问题的根本症结。其次,从微观实证维度出发,研究应当关怀社会生活中的情节,贴近并关注社会生活有助于研究走向实践、回归理论。再次,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呼吁同制度系统下的比较研究。当法律制度系统高度差异化,比较研究的生命力存疑。最后,谢进杰教授以当庭宣判制度的变迁为例,表示研究者可以借助制度变迁的视野,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存问题从何而来,据此形成论证思路。同时,研究者应注重梳理学术研究史形成脉络意识,便于定位其研究在脉络中的位置与意义。
在与谈环节,李伟老师认为,从“想象力”视角走进刑事诉讼法学研究,能够观察作为生命体的刑事诉讼制度。好的研究,必须把握该制度的当下运作、历史变迁和类别比较。运用比较研究与回眸历史的方式,制度的产生背景、发展历程、未来面向将清晰可感。研究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挖掘学术研究意趣,着实应予深层思考。刘泊宁老师提出,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可想象空间值得进一步探讨,新时代肩负“刑事一体化”以及跨学科视角等刑事诉讼研究任务,应尤其注重于理论与实践、“应然”与“实然”间寻求连接。
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文/李 楠
图/刘华琪
审/李 伟